看表演是要看什麼?!
劉守曜導演今天給了我們一個看表演的關鍵字分析,透過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來分析劇場的一切演出。可以分為六個部分來看:
1.情節(plot)、2.人物(人格、個性,character)、3.思想(主題,thought)、4.語言(台詞,包括情緒,language)、5.音樂(在劇場內聽到的聲響,music)、6.景觀(可能是布景、動作、服裝、化妝,spectacle)。
而不論看任何表演,其實這6點都是分析的切入點,從自身直觀感受,在近一步去分析A.對於這個表演喜歡的、感受最強烈的是什麼B.這個表演的什麼部分可以再做得更好?C.從這個表演你獲得了什麼?掌握這6大關鍵字以及3項個人剖析見解,就可以寫出一篇有水準的評論了(老師是這麼說的,但真的要用文字精確表達還是要靠練習阿)。
至於現代舞呢,其實也可以用5個關鍵字來看。
1.表演者(包括動作、服裝)、2.時間(音樂)、3.空間(舞台設計、燈光)、4.物件(道具)、5.觀眾。同樣地,在觀看現代舞蹈演出時,利用這5項要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作品呈現的完整度。
舉例而言,人間條件三,現場學員只有我有看,我認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它的布景寫實(景觀)、演員以台語演出(台詞)以及劇情(情節),兼具通俗、娛樂和藝術於一身,這也是為什麼人間系列可以這麼成功吧。久而久之,其實就可以發現,看表演不外乎就是上述幾個關鍵字,習慣了,一進劇場你也可以是劇評人。
個人策展企劃發表會
下午的重頭戲是各學員個人小型策展企畫的呈現,總共聽了有10多個企畫案,形式不外乎是靜態展覽結合表演(戲劇、音樂或舞蹈)或是與觀眾互動式的表演劇場,也有劇場空間外結合在地空間的藝術出走企畫以及和當地藝文活動結合的活動規劃,最特別的莫過於理髮廳這個表演空間,大家的idea真的都很特別也很有趣,只是還是被老師噹說企劃方向不夠明確。只能說要策一個展真的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哪!
整個培訓課程加實際操作的呈現,我覺得我們學員們都有再吸收老師們給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在加上大家集思廣益和自己的小創意,其實每組、每人的企畫案都有有趣的地方,只是是不是每一件都能實際執行,還是要經過縝密的規劃。
這個課程給我最大的收穫除了讓知道如何寫企畫書,以及企畫書該注意的重點外,就製作面來看,也透過老師和課程的介紹,發現表演藝術有無限可能,不論是演出空間或是演出形式,不再只是我所想像中看表演只能進劇場而已。而要成為策展人不只要關注表演本身,周邊的活動規劃、行銷技巧、溝通和統籌等等,大大小小的細瑣代辦事項都要有能力、體力、耐力去執行與完成。而如何運用相同的基本元素策(製作)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展(表演),就有待"人"去創造不一樣的視野,而這個視野,就端看你怎麼「溝通」了。正如同劉守曜導演今天說的:「一樣又不一樣」。